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896275
 健康張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能大能小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假期甩開行程表,給孩子一些留白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當牛頓遇到佛陀︰佛法與生命科學
作者: 健康張 日期: 2010.10.02  天氣:  心情:
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佛法與生命科學

若能藉由各種形式的藝術媒材,
表達對生命的奧妙與美麗的思想與情感,
分享與生命共生共存的訊息,美化生命世界,
以及學習坦然面對生命無常生滅的解脫能力。
這些角度,或許是佛法與生命科學教育的相通處。

在佛教寺院中,常見到張貼許多日常生活關於食衣坐臥應誦念之偈咒,例如︰「淨手偈咒︰以水盥掌,當願眾生,得清淨手,受持佛法。唵!主迦囉耶莎訶」、「洗面偈咒︰以水洗面,當願眾生,得淨法門,永無垢染。唵!?(二十一遍)莎訶」……
它們被稱為《毘尼日用》(日常應遵守之戒律。「毘尼」為律(梵 vinaya)之舊音譯),內容是採取《華嚴經.淨行品》與密教經典中之詩偈、咒彙編而成,來幫助初學者隨時隨地保持正念、正知。在《毘尼日用》中,「飲水偈︰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若不持此咒,如食眾生肉。唵!?悉波囉摩尼莎訶」的意義與典故,似乎有值得我們深思之處。
根據《毘尼日用》的注釋書,說明此〈飲水偈咒〉是因為「水中生靈甚微,人之眼根麁障,不能觀察,惟佛五眼明淨,徹見微細昆蟲,非凡小肉眼能視。既見斯類,以慈悲故,說此偈咒」。並且提到它的典故是來自《薩婆多論》云︰「舍利弗以淨天眼,見空中蟲,如水邊沙,如器中粟,無量無邊。見已,斷食,經二三日,佛勒令食凡制有蟲水,齊肉眼所見,漉囊所得,不制天眼見也。」
由此可見,佛教對於生命現象觀察之細微程度,保護生命之用心周到。但是,也制定過濾飲用水之觀察是以一般的肉眼為界線。若用「天眼」(超凡的眼力與心力),則會觀察到水中有無量無邊的眾生,不敢飲用,因而斷食,這會造成無法生存的問題。

從微小處著眼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我們的生活環境中,確實到處遍布肉眼所看不見細菌般的生命。約三十八億年前,地球所有生物的祖先是類似細菌般的單細胞生命,而細菌的祖先則是一些會自我複製的分子。在地球上出現植物或動物之前,細菌已先發展出所有維持生命所需的基本化學系統,它們能夠轉換太陽的能量,並且轉化地球大氣中的物質,形成生物電力系統;也發展有性生殖方式與四處移動的方法;能夠複製基因,還能彼此聚集而組成較高等的群體。
事實上,生命由簡到繁的過程是很艱鉅的,因此多細胞生物比單細胞晚了很久的時間才出現,只僅占地球上生命存在時間的八分之一。多細胞的生命其實是來自單細胞祖先彼此聚集而成的傑作。
因此,當我們思考身體的組成時,我們比較容易把它解剖成肌肉、心臟、腦等部位來看。但當我們更細微來看這些部位的組成時,就會發現它們都是由細胞所構成的。人類的細胞大約比針尖小十倍,我們的身體大約是由五兆個細胞組成的。
細胞雖小,卻是生命現象的主角,它能產生能量、生長及複製。地球上各類各樣、形形色色的生物,從鯨魚、蒼蠅、青蛙或人類的細胞,到肉眼看不見的細菌,也不論是皮膚細胞、肝細胞或腦細胞,所有生物的細胞都利用相同或近乎相同的分子以及生物化學反應模式,來維持生命的運作。

萬物平等一如的生命觀
我們若能超越一隻昆蟲、一棵樹、一朵花等個別生物局限與差異,以微觀的視野,瞭解生命共通的模式與規則,建立萬物平等一如的生命觀。追溯將近四十億年生命長流之相似相續、變異演化過程,猶如生命長流中的水泡,體悟生命無常(非常恆不變)的宇宙觀,賞識地球上各類各樣、形形色色的生物,從體積最最龐大的鯨魚到肉眼看不見的細菌。
同時,體會在生態系統中各種形式的生命間之相互依存性,猶如生命大海中的浪花,塑造生命無我(非獨立自存)觀,培養尊重生命的信念,以孕育對生命的奧妙與美麗的讚歎情懷,開展對所有生命價值的珍惜與關懷,養成慈悲心腸。
此外,若能主動接觸、賞析各種生命,豐富生活;藉由各種形式的藝術媒材,表達對生命的奧妙與美麗的思想與情感,分享與生命共生共存的訊息,美化生命世界,以及學習坦然面對生命無常生滅的解脫能力。這些角度,或許是佛法與生命科學教育的相通處。
標籤:
瀏覽次數:357    人氣指數:357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能大能小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假期甩開行程表,給孩子一些留白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