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體育課上柔道課,但是卻沒有參加柔道社,偶爾去柔道社團(我的同學是初段,所以當社長),跟其他同學會會,他們還是被我摔著玩的。
高一卻是參加跆拳道(雖有國術社,但是因緣際會沒有加入),從馬步、弓箭步、三七步練習,從馬步正拳攻擊、到扭腰、彈腰正拳攻擊(就是除了出拳外,還加上扭腰力,以加快拳頭的力量),弓箭步移步(從右弓箭步跨步變左弓箭步時,腰部保持一定的水平,只移動腳步的重心),步法要做的紮實(我的同學哥哥是國軍兩棲爆破隊的隊員,跆拳道的功夫非常紮實),這些是步法及身法。
另外拳頭要夠硬,所以在做俯地挺身的時候,都是握拳,只用拳頭的食指及中指著地,一次就要做50下,接下來就是五指張開做扶地挺身,然後慢慢便成只用三指(大拇指、食指、中指)著地,目的是練體力及手指的力量。 現在看跆拳道館的黑帶,連基本動作都很差,勁道、力道都不行,感覺上道館便成學店了,只會斂財(因為檢定一次收500元,從白帶到黑帶要八次的檢定,不管功力如何,時間一到就給你檢定),我沒進過道館練習,但是當時自認黑帶都打不過我。 不過我的跆拳道學習沒有多久,直到當兵時因接觸到『特戰隊』才又從新開始練跆拳。
我高一的另一個同學因緣際會,得到一位武師的真傳,開始學習少林長拳,他也是國樂社的社員(我校當時我在的時候連續三年拿到北市高中國樂、管樂雙料冠軍,台灣省好像是第二名吧!),也因為這個因素也開始練習笛子。
在高中的三年裡,幾乎是以校為家,連週日(當時週六本來就要上課)都背著書包到學校來看書、練拳還有吹笛子。早上看書,下午把樂譜抄在黑板上,然後在自己的座位上吹奏,由於教室空曠,也不會有人來干擾或是吵到別人,練習一個小時後,才會到教室的頂樓去練拳、然後三五個同學對打、對練,雖然都很小心了,點到為止,但是還是常有突槌的時候,不小心一定會傷到人。剛開始還會回家找鐵打損傷的中醫推拿,後來次數多了,我老爸也不勝其煩,後來都是自己去拿『藥洗』,自己忍痛推拿,這叫三折肱而成良醫。
說到正題了,我們高中有國術社及太極拳社,國術社因為某些問題沒參加,改由我同學教我,對太極拳卻嗤之以鼻,認為是動作太慢、是老人家學的、不夠陽剛、很娘。
校慶時各個社團表演,國術社都是最熱門的、掌聲也最多,記得最後的壓軸是社長施展鐵板橋的功夫(後來這個功夫我也會、後續),只有頭跟腳各放在兩張椅子上,身上放了一塊大石頭(像墓碑大小),由師傅用大鐵鎚把石碑敲破而毫髮無損,這時全校鼓掌叫好。反觀太極拳的表演,動作慢(當時也沒配樂),同學都不捧場,場面很冷清,所以我對太極拳一點性去也沒有,專心練我的國術去。
猜錯了! 我是陸軍防空飛彈營參四補給官 因為要進這一個很『涼』的單位 一進去就要有『非人』的訓練 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在寒冬,天氣很冷 教官要我們在煤渣上握拳做伏地挺身(早、中、晚各做50下) 起來的時候小利的煤渣卡在肉裡面 還留著血 我要輕輕的把手放在屁股慢慢磨 把煤渣磨掉 再去洗手,把血洗掉(真的有流血,不誇張) 所以到現在我的拳頭還是很硬
記得大學我們班上幾個女生去學『女子防身術』 回來時差點讓我笑掉大牙 沒有基本功、囫圇吞棗 還拿我當試驗品 所有的招是對我都無效 包括踢最脆弱的地方(腳徑骨) 我都無動於衷(我可是有練過的) 後來想『擒拿』也無效 那時我剛睡醒,不知道她們在幹什麼? 只知道拉我的手在晃來晃去 原來是想用擒拿術,對我。。。。。 下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