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48693
 緣起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清明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淚中有笑的送別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寒食
作者: 緣起 日期: 2015.04.07  天氣:  心情: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韓翃《寒食》


  
我想如果溝通好些,頭腦清楚些,雖然會少了一個傳奇,但也不會這麼遺憾吧!



姑妄言之妄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 - 蒲松齡「聊齋誌異」開篇詩

關於底下的傳說,也就姑妄聽之吧![:)]



P.S. 發現台灣四時的花兒愈來愈多啦!櫻花,羊蹄甲,黃花風鈴木,木棉,油桐...緊接著而來,令人目不暇給。[:D]


**************************************************************************************************

關於清明,有一則感人肺腑的古代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大公子重耳受奸臣陷害,在大臣介子推的保護下,流亡國外。

有一天,他們在一座大山裡迷了路,幾天幾夜沒吃上東西,重耳餓得頭昏眼花再也無力走動。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一塊肉,用火烤熟送給重耳。重耳吃完後問肉是哪來的,介子推告訴說是自己腿上的肉。重耳感動地說:“你這樣待我,日後我怎樣報答你呢?”介子推說:“我不求報答,但願你不要忘記我割肉的痛苦,要多想些治理國家的方法,希望你以後做一個清明的國君。”

重耳流亡後的第十九年,終於回國做了晉國的國君,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他把流亡時期跟隨他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都封賞了,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

於是,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離開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穿在腳上,望著它哀嘆:“悲哉足下。 ”“足下”是古人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寶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標籤:
瀏覽次數:396    人氣指數:3576    累積鼓勵:159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清明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淚中有笑的送別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