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1,685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2075165
救.放生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金山活佛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放生儀軌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行深般若智慧(般若智慧開發)
作者:
救.放生
日期: 2011.11.07 天氣:
心情:
十八空义解释
何以要学空观?行者修四念处以空法,皆应观无常、苦、空、无我。因众生身中多著净颠倒,受中多著乐颠倒,心中多著常颠倒,法中多著我颠倒。经云世间众生有四颠倒,不净中有净颠倒,苦中有乐颠倒,无常中有常颠倒,无我中有我颠倒,行者为破四颠倒故当修空观。
《大般若经》云:「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1)内空、(2)外空、(3)内外空、(4)空空、(5)大空、(6)第一义空、(7)有为空、(8)无为空、(9)毕竟空、(10)无始空、(11)散空、(12)性空、(13)自相空、(14)诸法空(一切法空)、(15)不可得空、(16)无法空、(17)有法空、(18)无法有法空,当学般若波罗蜜。」
《大智度论》曰:「诸法无量空随法故则亦无量,何以但说十八。若略说应一空,所谓一切法空。若广说随一一法空,所谓眼空色空等甚多,何以但说十八空。」答曰:「若略说则事不周,若广说则事繁。譬如服药,少则病不除,多则增其患,应病投药令不增减则能愈病。空亦如是,若佛但说一空,则不能破种种邪见及诸烦恼。若随种种邪见说空,空则过多,人爱著空相堕在断灭。说十八空正得其中。复次,若说十若说十五俱亦有疑此非问也。复次,善恶之法皆有定数,若四念处、四正勤、三十七品、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五众、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三毒、三结、四流、五盖等,诸法如是各有定数。以十八种法中破著,故说有十八空。」
《大智度论》问曰:「般若波罗蜜空,十八空为异为一?若异者,离十八空,以何为般若空。又如佛说,何等是般若波罗蜜,所谓色空、受想行识空,乃至一切种智空。若不异者,云何言欲住十八空,当学般若波罗蜜?」答曰:「有因缘故言异,有因缘故言一。异者,般若波罗蜜名诸法实相,灭一切观法,十八空则十八种观令诸法空。菩萨学是诸法实相,能生十八种空,是名异。一者,十八空是空无所有相,般若波罗蜜亦空无所有相,十八空是舍离相,般若波罗蜜一切法中亦舍离相。是十八空不著相,般若波罗蜜亦不著相,以是故学般若波罗蜜则是学十八空。不异,故般若波罗蜜有二分,有小有大。欲得大者先当学小方便门,欲得大智慧当学十八空,住是小智慧方便门能得十八空。何者是方便门,所谓般若波罗蜜经读诵,正忆念思惟如说修行。譬如人欲得种种好宝当入大海,若人欲得内空等三昧智慧宝,当入般若波罗蜜大海。」
(1)、内空者内法,内法空。内法者,所谓内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眼空无我、无我所、无眼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行者修四念处十二种观,所谓初观内身三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甚可厌患,净相不可得。净相不可得,故名内空。《分别功德论》索比丘乐空者,此比丘入屋解内空,出屋解外空。内空喻识,外空喻身。入屋达识空,出屋解身空。已了内外空,诸法亦如是。此比丘闻说空教戢在心怀,入屋见空即达身识。余比丘者,结尽然后达空,空心难获,贵其先得故称第一。
(2)、外空者外法,外法空。外法者,所谓外六入色声香味触法,色空者无我、无我所、无色法,声、香、味、触、法亦如是。行者既知内身不净,观外所著亦复如是,俱实不净。愚夫狂惑为淫欲覆心故谓之为净,观所著色亦如我身净相不可得,是为外空。
(3)、内外空者内外法,内外法空。内外法者,所谓内外十二入(六根入六尘者),十二入中无我、无我所,无内外法。行者若观己身不净或谓外色为净,若观外不净或谓己身为净。今俱观内外我身不净外亦如是,外身不净我亦如是,一等无异净不可得,是名内外空。内外法无有自性,和合生故,是内外法亦不在和合因缘中,若因缘中无者,余处亦无。内外法因缘亦无,因果无故内外法空。
(4)、空空者,以空破内空、外空、内外空,破是三空故,名为空空。行者先以法空破内外法,复以此空破是三空,是名空空。空三昧观五众(蕴)空,得八圣道,断诸烦恼得有余涅盘。先世业因缘身命尽时,欲放舍八道,故生空空三昧,是名空空。问曰:「空与空空有何等异?」答曰:「空破五受众(蕴),空空破空。」问曰:「空若是法空为已破,空若非法空何所破?」答曰:「空破一切法唯有空在,空破一切法已空亦应舍,以是故须是空空。复次空缘一切法,空空但缘空。如一健儿破一切贼,复更有人能破此健人。空空亦如是。又如服药,药能破病,病已得破,药亦应出,若药不出则复是病。以空灭诸烦恼病,恐空复为患,是故以空舍空,是名空空。复次以空破十七空故名为空空。」
(5)、大空者,声闻法中法空为大空,如《杂阿含大空经》说生因缘老死,若有人言是老死、是人老死,二俱邪见。是人老死则众生空,是老死是法空。《摩诃衍经》说十方,十方相空,是为大空。问曰:「十方空,何以名为大空?」答曰:「东方无边故名为大,亦一切处有,故名为大,遍一切色故名为大。常有故名为大,益世间故名为大,令众生不迷闷故名为大。如是大方能破,故名为大空。余空破因缘生法,作法麤法易破,故不名为大。是方非因缘生法,非作法微细法难破故名为大空。」
(6)、第一义空者,第一义名诸法实相,不破不坏故,是诸法实相亦空。何以故?无受无著故。若诸法实相有者应受应著,以无实故不受不著,若受著者即是虚诳。复次诸法中第一法名为涅盘,如阿毘昙中说,云何有上法一切有为法及虚空非智缘尽,云何无上法智缘尽,智缘尽是即涅盘。涅盘中亦无涅盘相,涅盘空是第一义空。一切法不离第一义,第一义不离诸法实相。能使诸法实相空,是名为第一义空,如是等种种名为第一义空。
问曰:「若涅盘空无相,云何圣人乘三种乘入涅盘,又一切佛法皆为涅盘故说。譬如众流皆入于海。」答曰:「有涅盘是第一宝无上法,是有二种。一者有余涅盘,二无余涅盘。爱等诸烦恼断,是名有余涅盘。圣人今世所受五众(蕴)尽更不复受,是名无余涅盘。不得言涅盘无,以众生闻涅盘名生邪见著涅盘音声而作戏论。若有若无,以破著故说涅盘空。若人著有是著世间,若著无则著涅盘。破是凡人所著涅盘,不破圣人所得。何以故?圣人於一切法中不取相故。复次,爱等诸烦恼假名为缚,若修道解是缚得解脱,即名涅盘,更无有法名为涅盘。」
(7)、有为法名因缘和合生,所谓五众(蕴)十二入、十八界等。无为法名无因缘,常不生不灭如虚空。今有为法二因缘故空,一者无我、无我所及常相不变异,不可得故空。有为法空者,有为法相空,不生不灭无所有故。问曰:「我、我所及常相不可得故应空,云何言有为法、有为法相空?」答曰:「若无众生法无所依,又无常故无住时,无住时故不可得,知是故法亦空。」问曰:「有为法中常相不可得,不可得者,为是众生空,为是法空?」答曰:「有人言,我心颠倒故计我为常,是常空则入众生空。有人言,以心为常,如梵天王说是四大,四大造色悉皆无常,心意识是常,是常空则入法空。或有人言,五众(蕴)即是常,如色众虽有变化而亦不灭。余众(蕴)如心,说五众(蕴)空即是法空。是故常空亦入法空中。」
(8)、有为法无为法空者,行者观有为法、无为法实相无有作者,因缘和合故有,皆是虚妄,从忆想分别生,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中间。凡夫颠倒见故有,智者於有为法不得其相知但假名,以此假名导引凡夫,知其虚诳、无实、无生、无作、心无所著。复次诸贤圣人不缘有为法而得道果,以观有为法空故。於有为法心不系著故。复次离有为则无无为,所以者何?有为法实相即是无为,无为相者则非有为,但为众生颠倒故分别说。有为相者生灭住异,无为相者不生、不灭、不住、不异,是为入佛法之初门。若无为法有相者则是有为,有为法生相者则是集谛,灭相者则是尽谛,若不集则不作,若不作则不灭,是名无为法如实相。若得是诸法实相,则不复堕生灭住异相中,是时不见有为法与无为法。合不见无为法与有为法,合於有为法无为法不取相,是为无为法。所以者何?若分别有为法无为法,则於有为无为而有碍,若断诸忆想分别灭诸缘,以无缘实智不堕生数中,则得安隐常乐涅盘。
问曰:「前五空皆别说,今有为、无为空何以合说?」答曰「有为、无为法相待而有。若除有为则无无为,若除无为则无有为。是二法摄一切法,行者观有为法无常、苦、空等过,知无为法所益处广,是故二事合说。」问曰:「有为法因缘和合生,无自性故空,此则可尔。无为法非因缘生法,无破无坏常若虚空,云何空?」答曰:「如先说若除有为则无无为,有为实相即是无为,如有为空,无为亦空,以二事不异故。」
(9)、毕竟空者,以有为空、无为空,破诸法令无有遗余,是名毕竟空,如漏尽阿罗汉名毕竟清净。阿那含乃至离无所有处欲,不名毕竟清净,此亦如是。内空、外空、内外空、十方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更无有余不空法,是名毕竟空。复次若人七世、百千万亿无量世贵族是名毕竟贵,不以一世二三世贵族为真贵也。毕竟空亦如是,从本已来无有定实不空者。有人言,今虽空最初不空,如天造物始及冥初微尘,是等皆空,何以故?果无常因亦无常,如虚空不作果亦不作因,天及微尘等亦应如是。若是常不应生无常,若过去无定相未来现在世亦如是,於三世中无有一法定实不空者,是名毕竟空。
问曰:「若三世都空,乃至微尘及一念无所有者,则是大可畏处,诸智慧人以禅定乐故舍世间乐,以涅盘乐故舍禅定乐。今毕竟空中乃至无有涅盘,依止何法得舍涅盘?」答曰「有著吾我人以一异相分别诸法,如是之人则以为畏,如佛说凡夫人大惊怖处,所谓无我、无我所。复次有为法有三世,以有漏法故生著处,涅盘名一切爱著断,云何於涅盘而求舍离。复次如比丘破四重禁,是名毕竟破戒,不任得道。又如作五逆罪,毕竟闭三善道,若取声闻证者毕竟不得作佛。毕竟空亦如是,於一切法毕竟空无复有余。」
问曰「一切法毕竟空是事不然,何以故?三世十方诸法乃至法相、法住必应有实,以有一法实故,余法为虚妄。若无一法实者,亦不应有诸虚妄法是毕竟空?」答曰:「无有乃至一法实者,何以故。若有乃至一法实者,是法应有若有为若无为。若是有为,有为空中已破,若是无为,无为空中亦破。如是世间、出世间,若世间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已破,若出世间第一义空已破、色法无色法、有漏无漏法等亦如是。复次一切法皆毕竟空,是毕竟空亦空。空无有法故亦无虚实相待。复次毕竟空者破一切法令无遗余故名毕竟空,若小有遗余不名毕竟,若言相待故应有是事不然。」
问曰:「诸法不尽空,何以故?因缘所生法空,而因缘不空。譬如梁椽因缘和合故名舍,舍空而梁椽不应空?」答曰:「因缘亦空因缘不定故。譬如父子,父生故名为子,生子故名为父。复次最后因缘无所依止故,如山河树木众生之类皆依止地,地依止水,水依止风,风依止虚空,虚空无所依止。若本无所依止,末亦无所依止。以是故当知一切法毕竟空。」
问曰:「不然!诸法应有根本,如神通有所变化,所化虽虚而化主不空。」答曰:「凡夫人见所化物不久,故谓之为空。化主久故谓之为实。圣人见化主复从前世业因缘和合生,今世复集诸善法,得神通力故能作化。如般若波罗蜜后品中说,有三种变化,烦恼变化、业变化、法变化(法法身也),是故知化主亦空。」
(10)、无始空者,世间若众生、若法,皆无有始。如今生从前世因缘有,前世复从前世有,如是展转无有众生始。法亦如是,何以故?若先生后死则不从死故生,生亦无死。若先死后有生则无因无缘,亦不生而有死。以是故,一切法则无有始如经中说。佛语诸比丘众生无有始,无明覆爱所系,往来生死始不可得,破是无始法故名为无始空。
问曰:「无始是实不应破,何以故?若众生及法有始者,即堕边见,亦堕无因见,远离如是等过故,应说众生及法无始。今以无始空破是无始,则还堕有始见。」答曰:「今以无始空为破无始见,又不堕有始见。譬如救人於火不应著深水中,今破是无始亦不应著有始中,是则行於中道。」
问曰:「云何破无始。」答曰:「以无穷故,若无穷则无后,无穷无后则亦无中。若无始则为破一切智人,所以者何?若世间无穷,则不知其始,不知始故则无一切智人,若有一切智人不名无始。复次,若取众生相,又取诸法一相、异相,以此一异相从今世推前世,从前世复推前世。如是展转众生及法,始不可得,则生无始见。是见虚妄以一异为本,是故应破。如有为空破有为法,是有为空即复为患,复以无为空破无为法。今以无始破有始,无始即复为患,复以无始空破是无始,是名无始空。」
问曰:「若尔者,佛何以说众生往来生死本际不可得。」答曰:「欲令众生知久远已来,往来生死为大苦,生厌患心。如经说,一人在世间,计一劫中受身被害时,聚集诸血多於海水,啼泣出泪及饮母乳皆亦如是。积集身骨过於毘浮罗山,譬喻斩天下草木为二寸筹,数其父、祖、曾祖,犹不能尽。又如尽以地为泥丸,数其母及曾祖母犹亦不尽。如是等无量劫中,受生死苦恼,初始不可得故,心生怖畏断诸结使。如无常虽为边,而佛以是无常而度众生。无始亦如是,虽为是边亦以是无始而度众生。为度众生令生厌心,故说有无始非为实有。所以者何?若有无始不应说无始空。」
(11)、散空者,散名别离相,如诸法和合故有,如车以辐辋辕毂众合为车,若离散各在一处则失车名。五众(蕴)和合因缘故名为人,若别离五众(蕴),人不可得。问曰:「若如是说,但破假名而不破色。亦如离散辐辋可破车名,不破辐辋,散空亦如是。但离散五众(蕴)可破人,而不破色等五众(蕴)。」答曰:「色等亦是假名破,所以者何。和合微尘假名为色故。」问曰:「我不受微尘,今以可见者为色,是实为有,云何散而为空。」答曰:「若除微尘,四大和合因缘生出,可见色亦是假名。如四方风和合扇水则生沫聚,四大和合成色亦如是。若离散四大,则无有色。复次是色以香味触及四大和合,故有色可见。除诸香味触等更无别色。以智分别各各离散,色不可得。若色实有,舍此诸法应别有色,而更无别色。是故经言所有色皆从四大和合有,和合有故皆是假名,假名故可散。
问曰:「色假名故可散,四众(蕴)无色云何可散?」答曰:「四阴亦是假名,生老住无常观,故散而为空。所以者何,生时异、老时异、住时异、无常时异故。复次,三世中,观是四众(蕴)皆亦散灭。复次,心随所缘,缘灭则灭,缘破则破。复次,此四众(蕴)不定随缘生故。譬如火随所烧处为名,若离烧处火不可得。因眼缘色生眼识,若离所缘识不可得,余情识亦如是。如经中说佛告罗陀,此色众(蕴)破坏,散灭令无所有。余众亦如是,是名散空。复次,譬如小儿聚土为台、殿城、郭闾里、宫舍,或名为米或名为面爱著守护,日暮将归,其心舍离,蹋坏散灭。凡夫人亦如是,未离欲故於诸法中生爱著心,若得离欲,见诸法皆散坏,弃舍是名散空。复次诸法合集故各有名字,凡夫人随逐名字生颠倒染著。佛为说法当观其实,莫逐名字,有无皆空。如《迦旃延经》说,观集谛则无无见,观灭谛则无有见,如是种种因缘是名散空。
(12)、性空者,诸法性常空,假业相续故似若不空。譬如水性自冷,假火故热。止火停久,水则还冷。诸法性亦如是,未生时空无所有,如水性常冷,诸法众缘和合故有,如水得火成热。众缘若少、若无,则无有法,如火灭汤冷。如经说,眼空,无我、无我所。何以故性自尔,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乃至法等,亦复如是。
问曰「此经说,我、我所空,是为众生空。不说法空,云何证性空。」答曰:「此中但说性空,不说众生空及法空。性空有二种,一者於十二入中,无我、无我所。二者十二入相自空,无我、无我所,是声闻论中说。摩诃衍法说,十二入我、我所无,故空。十二入性无,故空。复次,若无我、无我所,自然得法空,以人多著我及我所故。佛但说无我、无我所。如是应当知一切法空,若我、我所法尚不著,何况余法。以是故,众生空、法空,终归一义,是名性空。复次,性名自有不待因缘,若待因缘则是作法,不名为性。诸法中皆无性,何以故?一切有为法,皆从因缘生。从因缘生,则是作法。若不从因缘和合,则是无法。如是一切诸法,性不可得故,名为性空。」问曰:「毕竟空无所有,则是性空。今何以重说。」答曰:「毕竟空者,名为无有遗余。性空者名为本来常尔,如水性冷,假火故热,止火则还冷。毕竟空如虚空,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云何言同?复次,诸法毕竟空,何以故?性不可得故。诸法性空,何以故,毕竟空故。复次,性空多是菩萨所行,毕竟空多是诸佛所行。何以故,性空中但有因缘和合,无有实性,毕竟空三世清净,有如是等差别。复次,一切诸法性有二种,一者总性,二者别性。总性者,无常、苦、空、无我,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入、无出等。别性者,如火热性、水湿性、心为识性。如人喜作诸恶,故名为恶性。好集善事,故名为善性。如《十力经》中说,佛知世间种种性,如是诸性皆空是名性空。何以故,若无常性是实,应失业果报。所以者何,生灭过去不住故,六情亦不受尘,亦不积习因缘。若无积习,则无诵经坐禅等。以是故知无常性不可得,无常尚不可得,何况常相。复次,苦性亦不可得,若实有是苦,则不应生染著心。若人厌畏苦痛,於诸乐中亦应厌畏。佛亦不应说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亦不应苦中生瞋,乐中生爱,不苦不乐中生痴。若一相者,乐中应生瞋,苦中应生爱。但是事不然,如是等苦性何不可得,何况乐性虚妄而可得。
(13)、自相空者,一切法有二种相,总相、别相。是二相空故,名为相空。问曰:「何等是总相,何等是别相。」答曰:「总相者如无常等,别相者诸法虽皆无常,而各有别相。如地为坚相、火为热相。」问曰:「先已说性,今说相,性相有何等异。」答曰:「有人言,其实无异,名有差别。说性则为说相,说相则为说性。譬如说火性即是热相,说热相即是火性。有人言,性相小有差别,性言其体,相言可识。如释子受持禁戒是其性,剃发割截染衣是其相。梵志自受其法是其性,顶有周罗执三奇杖是其相。如火热是其性,烟是其相。近为性,远为相。相不定从身出,性则言其实。如见黄色为金相,而内是铜火烧石磨知非金性。如人恭敬供养时,似是善人是为相,骂詈、毁辱、忿然、瞋恚便是其性。性、相,内外、远近、初后等,有如是差别。是诸相皆空,名为相空。如说一切有为法皆是无常相。所以者何,生灭不住故。先无今有,已有还无故,属诸因缘故,虚诳不真故。无常因缘生故,众合因缘起故,如是等因缘故,一切有为法是无常相,能生身心恼故,名为苦身。四威仪无不苦故,苦圣谛故。圣人舍不受故,无时不恼故,无常故,如是等因缘名为苦相。离我所故空,因缘和合生故空,无常、苦、空、无我,故名为空。始终不可得故空,诳心故名为空。贤圣一切法不著,故名为空。以无相、无作、解脱门故名为空。诸法实相,无量无数,故名为空。断一切语言道,故名为空。灭一切心行,故名为空。诸佛、辟支佛、阿罗汉,入而不出,故名为空。如是等因缘故是名为空。
(14)、一切法空者,一切法名五众(蕴)、十二入、十八界等,是诸法皆入种种门。所谓一切法有相,知相、识相、缘相、增上相、因相、果相、总相、别相、依相。问曰:「云何一切法有相。」答曰:「一切法有好有丑、有内有外。一切法有心生,故名为有。」问曰:「无法中,云何言有相。」答曰:「若无法不名为法,但以遮有,故名为无法。若实有无法,则名为有。是故说一切法有相。知相者,苦法智,苦比智,能知苦谛。集法智,集比智,能知集谛。灭法智,灭比智,能知灭谛。道法智,道比智,能知道谛。及世俗善智,能知苦、能知集、能知灭、能知道。亦能知虚空非智缘灭,是名一切法知相,知相故摄一切法。识相者眼识能知色,耳识能知声,鼻识能知香,舌识能知味,身识能知触,意识能知法。能知眼,能知色,能知眼识。能知耳,能知声,能知耳识。能知鼻,能知香,能知鼻识。能知舌,能知味,能知舌识。能知身,能知触,能知身识。能知意,能知法,能知意识,是名识相。缘相者,眼识及眼识相应诸法能缘色,耳识及耳识相应诸法能缘声,鼻识及鼻识相应诸法能缘香,舌识及舌识相应诸法能缘味,身识及身识相应诸法能缘触,意识及意识相应诸法能缘法。能缘眼,能缘色,能缘眼识。能缘耳,能缘声,能缘耳识。能缘鼻,能缘香,能缘鼻识。能缘舌,能缘味,能缘舌识。能缘身,能缘触,能缘身识。能缘意,能缘法,能缘意识,是名缘相。增上相者,一切有为法各各增上。无为法亦於有为法有增上,是名增上相。因果相者,一切法各各为因,各各为果,是名因果相。总相、别相者,一切法中,各各有总相、别相。如马是总相,白是别相。如人是总相,若失一耳则是别相。如是各各展转,皆有总相、别相,是为总相别相。依相者,诸法各共相依止,如草木山河依止於地,地依止水,如是一切各各相依,是名依止相。依止相,摄一切法,知是等一法门相摄一切法。复次,二法门摄一切法,所谓色、无色法,可见、不可见法,有对、无对法,有漏、无漏法,有为、无为法,内法、外法,观法、缘法,有法、无法,如是等种种二法门相。三四五六,乃至无量法门相摄一切法。是诸法皆空如上说,名一切法空。
问曰:「若皆空者,何以说一切法种种名字。」答曰:「凡夫人於空法中,无明颠倒取相,故生爱等诸烦恼。因烦恼故起种种业,起种种业故入种种道。入种种道故受种种身,受种种身故受种种苦乐。如蚕出丝无所因,自从己出,而自缠裹受烧煮苦。圣人清净智慧力故,分别一切法本末皆空。欲度众生故说其著处。所谓五众(蕴)、十二入、十八界等,汝但以无明故,而生五众(蕴)等自作自著。若圣人但说空者,不能得道。以无所因,无所厌故。」
问曰:「汝言一切法空,是事不然。何以故?一切法各各自相摄故,如地坚相,水湿相,火热相,风动相,心为识相,慧为知相。如是一切法各自住其相,云何言空?」答曰:「性空、自相空中已破,今当更说。相不定故不应是相,如酥蜜胶蜡等皆是地相,与火合故自舍其相转成湿相。金、银、铜、铁与火合故,亦自舍其相变为水相。如水得寒成冰,转为地相。如人醉睡入无心定,冻冰中鱼皆无心识。舍其心相,无所觉知,如慧为知相,入诸法实相,则无所觉知,自舍知相,是故诸法无有定相。」
《杂阿含中大空经》说二种空,众生空、法空。《罗陀经》中说,色众(蕴)破裂、分散,令无所有。《筏喻经》中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波罗延经》《利众经》中说,智者於一切法不受不著,若受著法,则生戏论。若无所依止,则无所论。诸得道圣人,於诸法无取无舍。若无取舍能离一切诸见,如是等三藏中处处说法空,如是等名为一切法空。
(15)、不可得空者,有人言,於五众十二入十八界中,我法、常法不可得故,名为不可得空。有人言,诸因缘中求法不可得,如五指中,拳不可得,故名为不可得空。有人言,一切法及因缘毕竟不可得,故名为不可得空。
问曰:「何以故,名不可得空?为智力少故不可得,为实无故不可得?」答曰:「诸法实无,故不可得,非智力少也。」问曰:「若尔者,与毕竟空、自相空无异,今何以故,更说不可得空。」答曰:「若人闻上诸空都无所有,心怀怖畏生疑。今说所以空,因缘以求索,不可得故。为说不可得空,断是疑怖,故佛说不可得空。所以者何,佛言:我从初发心乃至成佛及十力佛,於诸法中求,实不可得,是名不可得空。」问曰:「何事不可得。」答曰:「一切法乃至无余涅盘不可得故,名为不可得空。复次,行者得是不可得空,不得三毒、四流、四缚、五盖、六爱、七使、八邪、九结、十恶,诸弊恶垢结等。都不可得,故名为不可得空。」问曰:「若尔者,行是不可得空,得何等法利。」答曰:「得戒定慧,得四沙门果、五根、五无学众、六舍法、七觉分、八圣道分、九次第定、十无学法,得如是等是声闻法。若得般若波罗蜜,则具足六波罗蜜及十地诸功德。」问曰:「上言一切法乃至涅盘不可得,今何以言得戒定慧,乃至十无学法。」答曰:「是法虽得,皆助不可得空,故亦名不可得。又复无受、无著,故是名不可得。为、无为法,故名不可得,圣谛故名不可得,第一义谛故名不可得,圣人虽得诸功德,入无余涅盘,故不以为得,凡夫人以为大得。如师子虽有所作,不自以为奇。余众生见以为希有,如是等义名为不可得空。」
(16)、无法空者,有人言,无法名法已灭,是灭无故,名无法空。复次有人言,过去、未来法空,是名无法空。何以故,过去法灭失,变异归无。未来法因缘未和合,未生、未有、未出、未起,以是故名无法。又无为法,无生住灭,是名无法。
(17)、有法空者,诸法因缘和合生,故无有法,有法无故,名有法空。现在及无为法空,是名有法空。又观知现在法及无为法,现有是名有法,有法为空,故为有法空。又有为法生住灭,是名有法,有法属空,是有法空。
(18)、无法有法空者,取无法、有法相不可得,是为无法有法空。复次,观无法、有法空,故名无法有法空。复次,行者观诸法生灭,若有门若无门,生门生喜,灭门生忧。行者观生法空,则灭喜心,观灭法空,则灭忧心。所以者何,生无所得,灭无所失。除世间贪忧,故是名无法、有法空。有法、无法二俱空,故名为无法有法空。
复次十八空中初三空(内空、外空、内外空)破一切法,后三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亦破一切法。有法空破一切法生时住时,无法空破一切法灭时。无法有法空生灭一时俱破。
標籤:
瀏覽次數:
77
人氣指數:
1477
累積鼓勵:
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金山活佛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放生儀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