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生活中當下存在的原因和意義
不知道自己的生活究竟為何而忙碌,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所求為何,就像無根的浮萍,也像是失去戰場、或是不知為何而戰的戰士。要是讓自己生命淪落到這種田地,你會不會覺得哀傷?
其實早先的年代裡,這樣的人為數不多,但是現代社會裡,滋生這種感覺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年齡層普遍降低,二、三十歲的成年人不說,就連懵懵的青少年也有不少人產生這種感覺。這真是讓人驚心:「怎麼會有這麼多人讓自己的日子過得這麼哀傷呢?」
知道自己當下存在的原因和意義有那麼難嗎?還是說自己從來沒有好好思考過這個問題?
譬如:身為學子,抱怨課業繁重理所當然,但若知道自己當下存在的原因和意義就是追求學識,讀書將只會是辛苦,而非痛苦。又如:身為任何公司一員,難免會在辦公室遇到不愉快的事,但若是知道工作的意義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賺錢糊口,只要能夠按時領到該得的薪水,應該比較能夠放下辦公室不愉快的心情,隔日依然笑著上班。
會覺得我舉的這兩個例子可笑膚淺嗎?沒錯,以上兩個例子簡單到讓人覺得膚淺,但是仔細想想,類似的問題不就是我們生活中最經常遇見的問題嗎?
其實,生活很浅層,往往是我們弄得太複雜,以致不容易找到生活中當下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想想,所謂的生活七件事,不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嗎?幹嘛把自己的生活想得太複雜、或是搞得很複雜呢?
我經常感嘆,以前的人物質享受的資源少,相對慾望也小,人們因此而容易滿足,甚至只要有口飽飯就覺得自己好幸福;但是現代人物質享受的資源多,在物質的慾流中,卻反而變得不快樂。關於這點,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就因為人們往往迷失在物質的慾流中,盲目地跟從或追逐,以致疏忽了生活中最簡單、卻也是最實際的大部分,鎮日瞎忙,卻不知道自己所為何來、所求為何。」
35歲前之前的人若是還找不到生活中存在的原因和價值,真的太可悲;請切記我的叮嚀,務必找出自己生活中最實際的大部分,並且賦予其原因和意義,自然生活就不會失去平衡。
是咩.. ﹝這樣算不算對仗...呵呵。﹞